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高考 - 招生简章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厦门大学本科教育的优势与特色

来源:3773高考 2013-5-9 8:48:35

厦门大学本科教育的优势与特色

厦门大学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建校之初,校主陈嘉庚先生就确立了“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的办学宗旨。建校九十一年来,厦门大学的本科教育,不断地求新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和认可,为社会培养了几十万的优秀人才。2005年,学校以19个项目全优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厦大毕业生是最受社会欢迎的群体之一,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厦门大学已成为一所综合实力强、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研究型大学。

一、 重视延聘名师,注重名教授上课

厦门大学拥有一流的师资。全校共有专任教师2601人,其中含教授、副教授1622人;两院院士21人;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入选者33人;国家“973”、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列入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0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5人、讲座教授13人,等等。

学校坚持名师垂教的传统,通过评选“厦门大学教学名师奖”、“厦门大学优秀教师”、“师德之星”等方式,努力形成崇尚教学、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全校有6人获国家教学名师奖,32人获福建省教学名师奖,68人获厦门大学教学名师奖。学校每年邀请大量校内外专家和学者举办“南强讲座”和“百科系列讲座”等各种学术活动,形成了名师名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

二、 基础学科雄厚,应用学科发展势头强劲

厦门大学的基础学科实力雄厚,拥有化学、生物科学、历史学、经济学、海洋科学、数学等6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生物技术1个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学校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学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

学校拥有固体表面物理化学、近海洋环境科学、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拥有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亚热带湿地生态学、高性能陶瓷纤维、计量经济学、电化学技术、微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工程、分子诊断等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拥有东南亚研究中心、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台湾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依托于基础学科优势,学校的交叉学科、应用学科发展势头强劲;人文、自然、社会、管理和工程技术等许多领域跻身国内先进行列。

三、 依托多学科科研优势,重视本科教学建设

依托综合性大学科研优势和多学科优势,学校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具有示范性的品牌专业、教学团队和精品课程。截止2012年,全校拥有17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4个福建省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17个省级教学团队, 17个项目被列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了包括3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含示范性双语教学课程)、88门省级精品课程和215门校级精品课程的三级精品课程体系,4门课程列入教育部视频公开课建设计划。

学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建有本科教学实验中心21个,其中建设了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现代化的校内工程实训中心。学校主动与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共建实践教育基地,与武夷山风景区管委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等大型国企共建综合实习基地;法学实践教育基地、厦门大学—厦门市广播电视集团新闻传播类文科教育实践基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分别被列入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另有9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列入福建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单位。

学校支持学生开展课外创新活动,是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高校之一。学生在中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

四、多样化人才培养,人性化的教学管理

学校本科教育秉承“精英教育”理念,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多样化”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关心关爱每个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灵活、多样、个性化的成长环境。

1.通识教育改革

学校推行通识教育,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学校按专业大类招生培养,在一、二年级,学校打通院系界限,按专业大类组织教学,重点学习公共课程和学科通修课程。二、三年级按照自己的学术兴趣,通过选修方向性课程进行专业分流、确定专业方向。

学校推行全面选课,允许学生自主编排课表,形成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学校开设人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通识教育课程,努力打破学科专业界限,推进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形成多样的思维方式。 

2.双学位(主辅修制)教育

学校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优势,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从2005年开始,推行双学位教育(主辅修制)。允许本科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在主修一个本科专业之外,跨学科门类辅修另外一个本科专业。学生完成辅修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毕业论文和其他教学环节,修满规定的学分,考核成绩合格,在获得主修专业的学位和毕业证书的前提下,可获得辅修专业的学位或辅修专业证书。

3.转专业制度

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结合国家人才需求计划和学校现有教学资源条件,制定转专业的相关政策,每年确定可以接收学生转专业的专业目录及计划接收学生人数。本科生可根据学校每年的转专业招生计划,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申请转专业。

4.本科生导师制

学校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新生入学后,即为每一位本科生配备导师,密切师生交流。导师们根据每个本科生的个性及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通过个性化的具体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养成良好治学精神,更好地安排学习进程,尽早参与科学研究。

5.三学期制

为促进更为个性化学习,厦门大学从2005年开始恢复“三学期”制度,即从每学年两个学期中,抽出5周时间组成一个短学期,学生可以在短学期参加各种研究性学习,诸如聆听校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开设的讲座、科研专题报告,参与创新性实验课题的研究学习,赴境外名校进行短期交流学习,奔赴社会进行社会调查、生产学习等;学生可以利用短学期参加双学位课程的学习;当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也可以利用短学期进行补缺补漏、重修课程。

6.交流生项目

为提高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致力于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开展本科生交流学习的活动。学校与吉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签订了交换学生协议。学校利用侨、台、特、海的区位优势,与英、美、日、法、俄等发达国家23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每年选拔数百名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到香港、台湾或国外著名大学交流学习,海纳百川、兼学众长、增长见识。

7.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

2010年,学校成为全国19所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985工程”大学之一。每年选拔一批优秀学生,通过量身定制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学习条件、创造一流学术环境与氛围,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未来学科的领军人物。计划实施小班上课,因材施教,由我校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特聘教授等任导师,全程指导学生学业。此外,学校还将为具有特殊才能学生设置“绿色通道”,建立科研学分与课堂学分互换机制,采取免听、免修、缓修制度;鼓励学生毕业后直接攻读国内或国外知名学校的博士学位。

8.国际化试点班

学校选定数学、化学、生物科学、海洋科学、经济学、会计学等优势学科,选拔部分优秀学生组成国际化教学改革试验班,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主要专业课程采用英语教学,配备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高职称教师任课,为学生配备导师全程指导,实施个性化培养等一系列措施,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9.大学生早期科研训练

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多种多样科研创新项目,鼓励学有余力对科研有兴趣的同学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自主进行试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试验或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处理数据、撰写研究报告等工作。学校鼓励优秀本科生选修研究生课程,允许特别拔尖优秀的学生在本科阶段提前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10.学生参与教学管理

学校重视学生的学习反馈,建立了课堂教学测评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用人单位反馈制度、期中教学检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多渠道了解学生对于本科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定期举办“校长有约”活动,邀请学生与校长共进早餐,倾听学生对于教学的意见。学校坚持每年一次校内本科教学自我评估制度,建立“自我检查—相互观摩—典型示范—及时整改”的常态化评估长效机制。

(教务处提供)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